【摘要】以“大國工匠”、校友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具有校本化特點,是“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钡男1疚幕?;而“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鄧建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是工匠精神在我院的校本化表達方式。要將“育養匠心、幸福人生”作為我院師生的共同愿景,持之以恒地進行特色文化建設;秉承“以特色人文教育涵養工匠精神”的理念,以我院受習近平接見的“全國文明家庭”孝老愛親事跡為發軔點,引導師生“感恩知責”,形成“工匠精神培育”和“感恩知責教育”的“雙輪聯動”育人模式,培養既有人文底蘊又具工匠精神的發展型、復合型、創新性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人文教育;工匠精神;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校本化表達方式
2006年,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組織一批專家研討今后的發展方向、發展思路,大家提出了以學院杰出校友鄧建軍名字命名、帶有職業特點的一個概念:鄧建軍精神。根據鄧建軍人才類型和成才軌跡,并結合學院作為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大家將鄧建軍精神概括為“愛崗敬業、自強不息”;三個月之后,學院進一步提出構建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從此,“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鄧建軍精神以極高的頻率出現在學院的教育教學改革、日常管理以及對內對外宣傳之中,成為學院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內容,對學院的教育教學改革和今后的發展方向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一、概括和弘揚鄧建軍精神的依據
第一,鄧建軍人才類型和成才軌跡非常契合高職院的培養目標[1]。多年來,高職院都將“為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培養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則進一步指出: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鄧建軍作為職業院校畢業生,正是這樣一位長期工作在生產一線并且作出杰出貢獻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是典型的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是曾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為國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勛”的“知識工人”、我國職教畢業生的一面旗幟。
第二,“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精神,是鄧建軍成功的秘訣。鄧建軍是“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江蘇省敬業奉獻模范”,這種敬業奉獻精神正是職業院校畢業生必須具備的職業精神;鄧建軍成才的起點并不高,僅僅是中專時期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他不斷鉆研學習提高自己,成為江蘇“三創”精神的代表,他的事跡,可引導因高考失利而自卑氣餒的高職生自信、自強、自立。
第三,鄧建軍精神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成才過程也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過程。敬業是鄧建軍的愛國方式,誠信、友善是鄧建軍工作、生活的方式,是鄧建軍多年來養成的習慣,鄧建軍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職業院校優秀畢業生身上生發出來的一種職業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職業院校優秀畢業生身上的一種理念延伸[2]。
第四,鄧建軍是新時期“大國工匠”,鄧建軍精神是工匠精神在常州輕院的校本化表達方式。
基于以上理由,常州輕院概括、提煉了鄧建軍精神,并且不斷弘揚這種精神。
二、鄧建軍精神是工匠精神在常州輕院的校本化表達方式
2015年,央視推出紀錄片《大國工匠》,第二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從此,“工匠精神”成為一個熱詞被廣泛傳播。教育部等部門共同編制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提出:“大力培育工匠精神……不斷深化‘中國夢?勞動美’教育實踐活動,推進工匠精神進校園、進課堂,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創新的制造業人才?!?span lang="EN-US">
我們認為,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作為“大國工匠”,鄧建軍認為工匠精神可以用三個字概括:專(專注)、精(精益求精)、創(創新);而這三個字,全部體現在鄧建軍奮斗歷程之中,包含在“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鄧建軍精神之中。對本職工作專注、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職業人,必定愛崗敬業;真正愛崗敬業者,對本職工作自然會專注、精益求精、不斷創新;而專注、精益求精、不斷創新,本身就是“自強不息”的一種表現形式。鄧建軍是校友,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具有校本化特點,是“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钡男1疚幕?;“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鄧建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是工匠精神在常州輕院的校本化表達方式。
三、將“育養匠心、幸福人生”作為全院師生的共同愿景,持之以恒地進行特色文化建設
依據職業教育的實踐尤其是近十年來職業教育理念的發展態勢,回顧并審視學院十多年來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建設歷程,經過多年對人生的思考,我們提出以下理念:
第一,把“育養匠心、幸福人生”作為學院師生的共同愿景?,F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驅歐文先生在他的專著《略談古今社會狀況所造成的一些謬見和弊害》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人類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獲得幸福?!蔽覀兲岢觥坝B匠心”,就是希望每一位師生員工通過本職崗位培育、涵養出一顆工匠之心。一方面,我們要把“育養匠心”看做是與“幸福人生”同等重要的目標;另一方面,又要將“育養匠心”當做達致“幸福人生”的途徑、手段,將培養工匠之心的過程當做一種追求人生幸福、體驗幸福人生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痹凇坝B匠心、幸福人生”這兩句話中,“幸?!笔莻€動詞,或者說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幸福人生”的含義就是“使人生幸?!?。只有把我們的崗位工作、我們的學習生活、我們的事業與每個個體所追求的人生幸福結合起來,我們的事業才是符合人的發展規律的事業,才是可持續發展的事業。
第二,為了實現“育養匠心、幸福人生”的愿景,必須持之以恒地進行以“大國工匠”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建設。要貫徹《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建設大綱》中提出的三條原則——倡導自信自強自立原則,引領創新創優創業原則,強化工匠精神培育原則,通過特色文化建設打造師生的工匠之心,培養師生的工匠精神,在師生追求人生幸福的過程中實現民族的復興。
第三,大力弘揚“孝老愛親、感恩知責”的傳統文化。日本著名工匠、《匠人精神》的作者秋山利輝先生這樣論述孝老愛親、感恩知責與一流工匠人才培養的關系:“只有經過集體生活,才能培養替人著想、關心他人的心,以及感恩的情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孝心,不孝順的人不能成為一流匠人。沒有經歷過集體生活的人,不會關心別人,也不會為他人付出。所以,一旦長大出社會,很多人就成為別人的困擾?!?sup>[3]因此,常州輕院將秉承“以特色人文教育涵養工匠精神”的理念,以學院受到習近平接見的“全國文明家庭”(余美芳老師家庭)孝老愛親事跡為發軔點,基于多年來對“孝老愛親、感恩知責”傳統文化的大力弘揚,引導師生“感恩知責”,樹立“利益他人、利益社會”的人生志向,放下功利心選擇進取心,形成“工匠精神培育”和“感恩知責教育”的“雙輪聯動”育人模式,培養既有人文底蘊又具工匠精神的發展型、復合型、創新性技術技能人才。
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文化,是培養工匠精神的文化,是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院核心競爭力、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以及畢業生未來發展能力,提高個人幸福指數的文化。希望全體師生持之以恒地投入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建設,把我院打造成為工匠文化的典范。
參考文獻:
[1]倪筱榮楊興華 張濤.以行業杰出人物精神為核心構建高職院文化的實[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35)
[2]楊興華.鄧建軍、鄧建軍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現代職業教育研究,2014,(2)
[3]日·秋山利輝.匠人精神[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11
*本文為作者在全院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作者簡介:繆昌武(1965-),男,江蘇姜堰人,法學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span>